普洱茶市場行情一片大好的時候,新茶企就會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。當市場行情回落的時候,市場還能不能養活數量如此之多的茶企,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
支撐茶企業的根本
養活茶企的並不是茶葉,而是銷售茶葉獲得的資金。再直白點,銷量比產量更重要。當產量變成庫存,庫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變現的時候,產量實際上會成為茶企的負擔。
絕大部分的茶企不是上市公司,所以茶企在倒閉的時候只有茶企自己知道,也不需要向外界披露。所以我們很難看到茶企的關門歇業。很少會有茶企會在一夜之間倒閉,他往往會經歷以下過程:
1.茶市行情回落
一些缺乏競爭力的茶企就會出現訂單下滑的情況。在這一過程中,茶企為了自救會採用降價促銷,買茶送茶,甚至大量免費抽獎的形式來保住有限的市場份額。這樣的嘗試一旦失敗,那就進入下一個階段。
2.減產、裁員
透過減少成本來降低一切開支來維持企業的最基本運轉,畢竟倉庫裡放著大量的茶葉,只要能熬到市場回暖,倉庫的庫存一旦能變現,企業會立即還陽。在這一時期,一個企業可能只剩下管理層的核心人物。在市場當中,我們只能看到品牌的名字,卻找不到旗下的產品。倘若再過一段時間,市場依舊沒有回暖的跡象,茶企為了活下去,或者說為了支持最基本的開銷,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庫存抵押或是低價變現。
3.最後結局
到了這一階段,茶企實際上已經進入慢性死亡的階段,如果企業負責人再通過借貸、融資的方式來獲取的資金,一旦出現資金鍊斷裂,那茶企可能會突然死亡。
普洱茶市場從2014年下半年結束這一輪的牛市,相對低迷的市場已經持續將近5年。現在已經有個別茶企頂不住壓力開始抵押庫存。可以預見的是,就算明年春茶行情大好,今年也會有茶企倒下去。
市場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,溫柔起來比天使還溫柔,殘酷的時候又比死神都殘酷。大概這就是優勝劣汰,物競天擇吧。
資料來源:中國普洱茶網